查看原文
其他

ChatGPT能不能写一篇中国史论文?

一颗坚定的墙头草 历史研习社 2023-02-21


文|一颗坚定的墙头草(驻英国观察员)


ChatGPT火爆出圈,越来越多人发现,ChatGPT写出的文章已经脱离“弱智机器”阶段,甚至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英文学术论文。


那么,ChatGPT对我们的历史研究会带来威(fu)胁(yin)吗?

相信,这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历史学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本期我们请来了一位在英国留学的特约观察员@一颗坚定的墙头草(也曾是咱们社的小编,骄傲!),为大家测试ChatGPT到底能不能“写”一篇学术论文?


作为一枚符合“对科技一窍不通”刻板印象的文科生,在此前有关Chat GPT铺天盖地的讨论中自然是保持着兴趣寥寥的远观状态。在最初的使用过程中,这个传闻将“颠覆世界”的强大AI似乎不过是加强版、可自我改进版的Google。然而直到最近刷到了若干用这一工具写学术论文的畅想以及美国公立学校禁用Chat GPT的新闻,才忽然感受到了人工智能与学术生活切实的深度交互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Chat GPT是一款由Open 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因其在对话中详细的响应和跨多个知识领域的清晰答案而迅速受到关注。目前网络可见的测评中,大多是要求Chat GPT写“文章”,而其最终所得也与具有学术规范性的论文相去甚远。作为一个渴望实现“论文自由”的学术人,自然摩拳擦掌想对其学术性进行挑战。


那么Chat GPT能否代替人类写论文呢?其文章水平如何?是否真的如新闻所言能够与人类作品别无二致甚至更胜一筹?倘若人工智能真的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质量上乘的史学论文,似乎本学科的就业前景与学术道德都将受到史无前例的挑战。


因此,笔者在大陆历史系本科生必读经典论文中随机选取了傅衣凌先生的《明清时代江南经济的分析》一文,并要求Chat GPT以此为题进行作文。


一、结构


根据网络各处的指南,Chat GPT作为人工智能需要先进行“自我学习”。因此,在使用时不宜直接要求其“写一篇论文”,而应当先发问“论文包含哪些内容”,并在建立基本结构后再进行作文要求。[Bilibili“母猪的产后护理”。]依此操作后,可得到如下回应:



显然,这不是一篇适用于历史学学术论文的行文结构,但即便将主语改写为“一篇中国史论文包含哪些内容”,得到的依然是同样的回答。


这样的开局似乎意味着人类在这场博弈中已经占据上风。然而虽然总体结构差强人意,但有关各部分内容的定义却显得相当标准


特别是“相关研究”部分——从本科阶段的习作开始,老师们最为强调的就是作为文章核心的“问题意识”。基于对学术史的梳理而找到文章的创新之处是一篇历史学学术论文的基本追求,而问题意识的质量也往往与文章质量及其学术价值关联甚密。


在Chat GPT的要求中,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其对于学术史与问题意识关系的把握,以及对后者重要性的强调。至此,Chat GPT看起来像是一个不懂历史学但懂得学术本质的好学生。


二、大纲


在引导了解论文结构的基础上,我们终于可以进入到更为重要的内容部分。由于Chat GPT只能给出一篇完整提纲(而非文章),各部分内容仍需随后单独提问扩充,所以我们得到的答案如下:



虽然结构令人不忍直视,但从整体逻辑上来看尚算完整,而其中的“研究方法”部分更是值得玩味。


一方面,在“数据来源”(我们姑且换算作“材料来源”)部分Chat GPT非常“学科本位”地指出了文献史料的重要性,而在“数据收集”部分的“实地考察”、“访谈”更是让体内历史人类学的DNA都动了。考虑到田野调查的方法引入到中国史研究领域不过数十年时间,能在这里看到相关的字句属实感到意外。


虽然明知这不过是AI的一次歪打正着——这样的方法可能出现在所有人文社科相关论文撰写的答案中,但这似乎亦提出了“AI作为他者”而反观人类历史学研究的一种可能。


在“讨论”部分,Chat GPT给出的答案同样显得颇为专业。除了引入了地理位置、资源环境这一颇具历史地理学意味的视角,它还据此提出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内部差异的可能。在一个具有地方史色彩的研究中,这样的认识不可谓不重要。


不过,对于学术人来说,这些不过是最基本的认识。正如在结论出Chat GPT所提到的非常模板化的“局限性”——由于数据(材料)有限,无法还原真实的历史——早已被以弗兰克·安特斯密特(Franklin Rudolf Ankersmit)为代表的后现代史学解决,AI的答案似乎都没有什么实质的创新之处。并且不可避免的还会有“提出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策略”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小瑕疵。


三、内容


在大纲的基础上继续与Chat GPT对话,它会如何对每一部分进行内容扩充?以“背景”部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例:



在看到这个回应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高考历史论述题的标准写法吗?譬如一道同样选择了傅衣凌先生论著作为材料的题目所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同样是通过列举非史料史实的论证方式,一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至此,也便不难理解为何当下禁用Chat GPT的多为中学,而非高等教育机构了。


显然,这样的叙述与历史学“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关系”。毕竟学术训练与中学历史教育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是对原始史料的处理与运用能力。为了让AI进入本科阶段,笔者尝试继续引导对话。



很好,对方充分get到了这个问题的意思,并且从史料与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两个方面给出了答案,看起来颇有点大一学生糊弄老师时的模样。当要求其举例说明时,Chat GPT给出了本次对话中最具历史学学术的回答



首先,从史料类型来说,此处提到的商人信函与建筑让人非常惊喜。虽然对于二者使用方式的指导并不新颖(譬如用商人信函讨论商人人际网络、私人生活等更多新兴视角并未被提及),但二者作为“非传统”的史料类型,出现在答案中已然不易。


但另一方面,《明代商务志》和《江南志》又是什么东西?作为研究方向既非明清史又非江南地方史的小白,一开始完全被唬住了,并尝试要求AI提供直接的内容支持:



显然,Chat GPT无法给出直接的文献支持,这也意味着其独立完成一篇历史学学术论文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在数据库建设才刚刚起步的今天,这似乎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结局。在选定题目时小心翼翼甄选本学科“经典之作”的危机感至此告一段落。


不过,至少AI看起来已经具备了史料意识,并且能够列举一点基本的“史料”。然而,在进行一番简单的检索后,笔者并未看到任何有关《明代商务志》与《江南志》的文献信息。即便将此处的《江南志》理解为我们所熟知的《江南通志》,《明代商务志》依然难寻合理的解释。这意味着至少就当下而言,Chat GPT内容的真实性仍需要进行二次考证。[不排除AI在转换中文时可能造成的误差。]


总之,与其说这是一次对于Chat GPT的测评,倒不如说是一次用AI反观人类学术的一次尝试。“他者”是人文社科所熟知的概念,然而前辈们一定很难想到,到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作为“他者”的不再是异质的文明与政治。


在AI对论文普适结构的使用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现代历史学科在探索中逐渐成型的独特学术书写方式;在史料数据化之路漫漫的当下,AI的无物之言也让人类的材料识读与处理能力更显珍贵。


当然,在对“他者”的审视中,不难发现我们对其创新性、逻辑性的要求和对史料的坚持包含着人类对历史学学科本位的建构和对学术书写方式的垄断。


或许有一天AI真的能对这样的权威发起挑战呢?


anyway,未来已来,你做好准备了吗?


欢迎对ChatGPT✖️历史学感兴趣的朋友加入粉丝群,一起聊聊你的看法。


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胡焕庸线丨谁会“叛清”|历史系社交指南|学术名利场抗日神剧|免费用知网|白帝城托孤阴谋 |消失的西康|到底东几省 |”绿帽子“|历史题能有多难 | 苦逼帝王 |蒙古族发迹史帝王怕什么 |刘备败在哪历史书单 


 来投稿试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